
古城地铁站外配资平台查询官网,容纳一千余辆非机动车的车棚内,一个个金色喷头及白色探测器密集布设在车辆上方,一旦发生电动自行车自燃,将自动触发灭火系统。记者从市交通委、石景山区城管委获悉,本市试点为地铁站外的非机动车车棚配备火情智能预警系统。近两年,石景山区累计增补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1万余个,实现居住区全覆盖。
古城地铁站车棚配备火情预警系统
智能预警系统80秒完成灭火
1号线古城地铁站C口、D口外,一条长长的非机动车车棚内十分热闹,这里停放了一千余辆非机动车,其中近九成是电动自行车。许多通勤族将自行车停放在此,再去换乘地铁。
古城地铁站车棚配备火情预警系统
“电动自行车锂电池老化后,存在一定安全风险,除了宣传定期更换,我们也防患于未然,试点为地铁站外的非机动车车棚配备火情智能预警系统。”石景山区城管委电力科科员赵烁介绍。
记者在车棚内看到,这套系统架设在车辆上方,由感温线缆、传感器和喷洒设备组成,一个喷头可覆盖8辆电动车。“喷头喷洒锂电池专用灭火药剂,一般80秒就可完成灭火,同时还能阻止复燃。”赵烁告诉记者。
目前,石景山区在玉泉路、古城、八宝山、八角游乐园4个地铁站的8处非机动车停放区,配备了33套智能灭火装置,包括1165个喷头、258个火灾探测器等设备,防护面积达5000平方米,成为全市首批配备火情智能预警系统的轨道交通非机动车停放区。
古城地铁站车棚配备火情预警系统
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配建充电设施
除了地铁站,八角、鲁谷、古城等多个街道社区也在试点安装智能火情预警系统,全面提升应急响应能力。同时,还应用其他科技手段防范电动自行车“上楼”充电。
“我们为了杜绝电动自行车‘上楼’,尝试了‘一车一码’措施。”八角街道地铁家园社区服务站站长李德斌介绍。在他身边,一辆居民的电动自行车后方车牌下,安装了一个黑色的条形感应器。“车辆一进小区,系统就能自动识别,一旦进入楼门,就会通过系统通知管理人员。”
针对充电设施不足问题,石景山区持续强化设施增补建,聚焦群众诉求集中区域,多部门联动深挖空间资源,通过“全面摸排、建立台账、精准选址”的方式,明确重点区域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、新建住宅项目配套和公共空间利用等,因地制宜推进充电设施建设。近两年,累计增补建充电设施1万余个,实现居住区全覆盖。同时,推动机关、企事业单位按标准配建充电设施,倡导“满电回家”。
新增非机动车停放区1万平方米
随着北京电动自行车总量逐年增长,开辟停放空间也成为治理重点。
今年以来,石景山区累计新增停放区约1万平方米,提供非机动车停车位6000余个,完成“学医景商”及轨道站点周边共8个点位的治理,缓解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、古城地铁站等重点区域停放压力。
针对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南门停放空间不足、秩序混乱的问题,相关部门通过拆除南门临时用房、实施台阶降坡、增设引导标识等措施,新增非机动车停放区域130平方米。同时,在医院内部新增专用停放区50平方米,可容纳30余辆车停放。治理后,该区域乱停乱放现象减少80%,分类停放率提升至75%,盲道占用问题基本消除,就医高峰时段行人、非机动车通行速度提高30%。
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南门外开辟非机动车停放区
八角游乐园封站导致古城站客流大幅增加,为了破解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停放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,石景山区合理利用桥下空间和绿地,完成约一千平方米的改造,将树池连通区域树木移除并实施路面硬化,新建两处非机动车停车场,大幅提升停车容量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记者:孙宏阳,邓伟
九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